第43章 方舟经济学 量产化之路的博弈(第2页)
而智能电网的博弈更加凶险。
团队开的能源分配算法本可使供电效率提升65,却在市政云平台遭遇“技术性延误”
。
李墨飞潜入代码层现,原有系统的冗余设计竟关联着十二家光伏企业的补贴配额。
“我们需要自己的区块链能源账本。”
程序员出身的赵东浩突然展现锋芒。
当分布式节点网络在暗网上线时,实时能源交易数据如利剑刺破了垄断企业的黑箱。
浮动植物园的验收仪式上,刘宇现水质净化率被恶意篡改。
他们安装在贫民区的原型机明明达到了92的净化标准,市政报告却显示“不足50”
。
追查现,某环保组织收取了污水处理厂的政治献金。
更荒诞的闹剧生在废物回收系统招标会。
当ai垃圾分类装置现场将混装垃圾分拣出17类可回收物时,评委席上的清洁公司代表集体退场。
“废物回收系统”
这个机器的普及意味着他们价值30亿的人工分拣产业链将崩溃。
“把厨余转化率提高到120。”
刘宇在深夜修改参数。
当系统显示能将废弃物转化为量有机肥时,化肥公司的律师函已塞满邮箱。
他们不得不在算法里埋设“季节限定模式”
,让系统在冬季自动降低产出。
3d打印工厂本该是技术圣殿,此刻却沦为权力角斗场——
当“水上社区”
条自动化生产线试运行时,质检系统突然报出百万缺陷品,追查现是政府强制安装的监控芯片引了电磁干扰。
“每平方厘米要有8个监控节点。”
安全官员指着设计图微笑。
这些纳米级传感器不仅会泄露技术机密,更使建筑成本飙升28。
李墨飞不得不在结构夹层设计电磁屏蔽通道,这让他想起儿时在防空洞偷读禁书的经历。
“水上社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