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武从文的野望
马洪吓了一跳,眨巴眨巴眼睛答道:“我说的就是买啊!
一顿一个馒头,不用花钱。”
扈成愣了,他这段日子事情多,今天才有时间来码头看一眼。
见将军大人不解,口齿伶俐的马洪赶紧解释道:“这事儿还是从倭奴那里起的头。”
“听说是陛下体恤咱们东北三路辛苦,便让东瀛韩将军多运点儿女人过来,解决光棍儿太多的问题。”
“结果东瀛那边吃不上饭的女倭奴太多了,一看有条活路,都争着抢着往船上挤。
结果就是女倭奴越运越多,搞得这段日子男倭奴都有些不够数了。”
扈成点点头,这事儿他知道,算是朝廷照顾东北将士的一项仁政。
马洪接着往下说,“后来高丽人一看,呦呵,这狗日的倭奴都能吃得上饭,我凭啥不行?于是就乌泱泱的把自家女儿也送到码头上来了”
说到这顿了顿,他突然有些不好意思的补充一句:“当然想把高丽女子带回家,光给馒头是不行的,不过价格也不高,十到十五个铜子儿就行”
大武经过多年推广,华夏银行统一铸造的定额硬币已经普及了。
所谓铜子儿就是铜币,保留了传统的圆形方孔,但花纹精美,分量精准统一,在市面上要比之前用的铜钱抢手得多,也值钱得多。
扈成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下来。
王冼是上尉军侯,又是骑兵,每月军饷有二十银币,按1:1ooo的兑换比例,就是两万个铜子儿,买十个高丽女人的确是九牛一毛,最大的开销还是怎么养活。
离开码头时,扈成没忍住又对身边马洪吩咐道:“你等下去找负责码头的人,让他想法子通知韩世忠,不管怎么样,运来的男倭奴数量不能少,修路还急等着用人呢!”
马洪先是点点头应下,然后期期艾艾的解释道:“听说南边也有不少海商得到了消息,正往这边赶呢,船会越来越多。”
海商是生意人,家国情怀自然是有,可要说多大也不能高抬这些人。
他们真正奔着的商机是银矿!
之前就提到过,倭国在几年前现了石见银山,那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另一个时空里,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就出于这座级银矿!
石见银山不但储量大,而且纯度高、开采难度低,能不惹人眼馋吗?
这些年大武国内灭倭的声音始终不绝,且过一段时间就来一波小高潮,要说没有石见银山的功劳鬼都不信!
这么大一座级银矿,其中蕴含以及可以衍生出的商机有多少不言而喻。
武从文对此早有准备,制定了类似古代“盐引制度”
的“银引法”
。
想掺一脚?没问题,帮着朝廷往外运人。
把多少倭奴运到指定地点,就能领到多少“银引”
,然后拿着“银引”
回去兑换多少低价购银额度,再运回大武本土卖给华夏银行,每趟都是数倍纯利!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充分动民间力量,弥补纯官营的不足和弊病;二是通过“银引”
控制白银产量,避免因货币短期激增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