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暂做退让(第2页)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宁肯北上的船队被狂风骤浪卷入海底。
    见孙策表明心迹,张纮就说:“若将军志气不减,如今之形势,仆已有一番见解。”
    “先生请言。”
    “应劭在泰山时,黄巾贼寇屡有入侵,皆能被应劭击退。
    彼非知兵、善战之人,所赖乃不过泰山兵强。”
    张纮语气舒缓:“天下未乱之际,除去三州边军外,余下能称强军者,不过丹阳兵、泰山强弩与板楯巴兵。
    余下如淮泗、庐江虽称上甲,然不及此三地。
    今泰山人口折损近半,仍然有二十余万。
    将军得之,亦可收得精锐万人。
    合军中老兵,两万余精锐之师,也不失为一方英雄。”
    孙策疑惑看着张纮,张纮又说:“至于家眷之事,出兵夺回即可。”
    家眷人质北上的船队抵达东莱后,无非就两条路,要么继续海运绕过胶东半岛,直抵勃海;要么改为陆路。
    陆路的话,孙策自然有把握抢回来。
    可袁绍也会提防这种事情,因此家眷大概率会走海运。
    孙策疑惑:“若是如此,须有水师为助。”
    “是。”
    张纮说:“此前青州崩散,郡国之内豪帅割据一方。
    今因将军虎威,豪帅多依赖于河北。
    然黄巾贼济南徐和,乐安司马俱、北海管亥、东莱管承四部必不受用于袁氏,早晚彼辈剿灭。
    将军何不遣使游说,陈述利害,收为羽翼?”
    其他豪帅、宗帅哪怕是流民帅都能被袁绍收下,唯独这四个黄巾渠帅不会被袁绍收下。
    孙策陷入思考,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所谓招纳黄巾的恶名。
    曹操就是先例,谁又指责曹操的不是了?
    就曹操犯下的那些事情,引黄巾降军为爪牙,反而是不痛不痒的指责。
    如张纮所言,此前青州秩序混乱,豪帅、宗帅之间尚且相互争斗,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
    当拧成一股绳后,以后青州的主官肯定会征集豪帅清剿这些黄巾渠帅。
    不剪除这些黄巾贼帅,那郡国就无法有效治理豪帅。
    不然今天你的使者被黄巾贼杀了,明天你的属吏被黄巾贼杀了,鬼知道具体谁杀的?
    唯有剪除这四个有名的黄巾渠帅,才能肃清郡国内的小贼,使州郡的命令能畅通无阻,下面各县也能奉令而动。
    对袁绍来说,剿灭这些黄巾贼帅师出有名,能迫使豪帅出兵,完成初步统合。
    然后借着战争锤炼、磨合,将棱棱角角收拾干净,贼也灭了,不听话的宗贼豪帅也给收拾了,这自然是一个听话的青州。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