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敲响权力的大门(第2页)


    “既然他想靠‘真本事’,那就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公平竞争’。”
    林志远语气平淡。
    “如果他的申论答题思路恰好撞上了‘雷同判定’的标准,那可就太遗憾了,对吧?”
    张明德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老林,这事风险不小……”
    “张处,你放心。”
    林志远打断他,语气渐渐转冷。
    “事成之后,你儿子进市局经侦支队的调动手续,我可以顺手帮你办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低沉的声音:
    “行,这事我记下了。”
    两小时后,省公务员局的某间办公室里,张明德抽着烟,默默翻开了一本申论评卷标准手册。
    而在另一边的图书馆,郑仪浑然不知危机临近,依然在奋笔疾书,在笔记本上梳理徐教授批注的每一个案例。
    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
    下周二,深夜十一点。
    政法大学图书馆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管理员老刘拿着钥匙串挨个教室催促:
    “同学,闭馆了!”
    最后排的角落里,郑仪揉了揉酸的眼睛,将笔记本合上。
    徐教授的那本《行政法案例分析》已经被他翻烂了边角,每一页的批注、每一个案例的延伸思考,都被他梳理得明明白白。
    “比标准答案多想一步。”
    这句话成了他这几天唯一的执念
    ……
    与此同时,省委家属院。
    王振国放下钢笔,看了眼桌上刚批完的《公务员招录监督方案》,转头对妻子笑道:
    “老徐刚给我打电话,说明天要去听他课的学生里,有个挺有意思的小伙子。”
    “能让徐永康亲自推荐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妻子递过一杯参茶。
    “叫什么名字?”
    王振国拿起桌上那份考生档案,照片里的年轻人目光清亮。
    “郑仪。
    今年公考,我们重点观察的对象之一。”
    周三早晨,郑仪起得很早。
    他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简单整理了下袖口,又从书桌上拿起徐教授那本《行政法案例分析》,最后翻阅了一遍。
    他昨晚几乎没怎么睡,反复推演可能的课堂提问,模拟如何在一场普通的授课中,自然地引起王振国的注意。
    不是靠巴结,而是靠真正的思维深度。
    八点整,他走进法学院阶梯教室。
    课程是《行政法案例研讨》,今天正好讲到“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
    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本科生很少。
    郑仪的视线不露痕迹地扫过最后一排,有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朴素,正低头翻阅笔记本。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