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废话连篇


    说实话,在前世,王棣可没少做“支持”
    盗版事业的事。
    从磁带、光碟到书籍,他买了一大堆。
    无它,便宜耳。
    盗版物固然质量差劣,但售价只有正版物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这对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以及无经济来源的学生而言,是极大的诱惑。
    质量差就差点,只要能看就成。
    对于盗版,正版可谓是恨的咬牙切齿,却又禁之不尽,游击战的精髓——“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以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让盗版链的经营者们运营的炉火纯青。
    价格,是正版的硬伤。
    没办法,成本高,售价自然也高。
    这是正、盗双方成败输赢的关键点。
    王棣也想支持盗版,奈何囊中羞涩啊。
    是以,对于市面上迅出现的手抄本,以及作品被说书人化为己有,他还真的生不起太大的怒火。
    其实,他又何尝不是“盗版”
    ?完完全全就是文字的搬运工嘛。
    反正,抄着抄着也就习惯了,于是又有了《三国演义》。
    若说头两本小说在金陵城掀起了波澜,那么《三国演义》便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西晋陈寿所着《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
    ,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
    到了本朝,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
    的鲜明倾向。
    从民间说书人内容和结构看,其时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
    对于民间形形色色的三国故事,且多有志异色彩,通晓史实的正经儒生自是不屑的。
    但存在即合理嘛,自也不可能一棍子打死,还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成?事实上,出入勾栏瓦肆,除了狎ji听曲,文人骚客们也乐得将这些光怪陆离只依稀可见原本史实痕迹的演义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话资。
    然而,《三国演义》似是不一样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