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破阵乐


    李节怀疑,若非不能举烛,王棣还会继续“拖”
    下去。
    举烛,严格的说,不是禁止举烛,而是禁止继烛。
    唐朝科举,白天考不完,可以蜡烛接着答题。
    但到了宋代,试题只能在白天做完,到看不见的时候,不再蜡烛,就是说不能夜以继日地考试答题了。
    意思是:只能昼试,就是白天考试,不允许晚上考试的意思。
    嗯,考试在光天化日之下,作弊就比较困难了。
    这算是科举制度的一个进取性的突破。
    王棣在辰时末搁笔,一直到申时初提笔,中间三个时辰吃做了两件事:吃饭、睡觉。
    是的,他在申时三刻叫了份吃食,三下五除二的一扫而空,在考舍里来回走动,慢慢悠悠的打了一套隔靴搔痒般的拳,便将考桌挪到地上,然后上床睡觉。
    这里插上几句话——
    考场的吃食并非是免费的,比外面酒肆茶楼的还要贵上一成,放在考场里售卖针对的自然是家境殷实的考生,所得利润会用于教育事业,如这贡院。
    有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王安礼知江宁府,未大刀阔斧的改政,大抵是萧规曹随,却很是注重文教。
    虽然,文教方面大多由通判负责,但府尊大人开口,终是有份量的,更何况王知府非颐指气使之官长,偶尔“插手”
    下属政务,那也由得他去。
    在乡试考场售卖吃食,貌似不雅,却也裨益良多。
    再者言,这种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无人置喙。
    在考场睡觉,心可真大啊,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胸有成竹,要么破罐子破摔。
    王棣应是属于前者。
    但李节居然有恨铁不成钢之感,怎么可以这样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温故而知新,趁有闲暇在脑子里过过所学也好啊,这真是……太自以为是了。
    直到快申时,王棣才睡醒,懒洋洋的坐起,了会儿愣,舒展了会儿身体,方摆好考桌开始磨墨。
    李节见王棣终于再度提笔书写,有些按捺不住,下了楼,慢慢的巡视考桌,时不时在某考舍稍作停歇,到玄字三号房时又停了下来,站在窗口向考舍里望去。
    此时天色大亮,考舍不大,视力极佳的李节勉强能看清王棣的书写内容。
    目光所及处,他不由暗赞了声“好字”
    。
    科举规定以楷书答题,天下学子何其多也,所学书法自魏晋至本朝,多是王右军、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乃至苏东坡、黄鲁直等,各有所长,百花齐放。
    王棣写的自然也是楷书,却是李节未曾见过的新体。
    在他看来,王棣的这笔楷书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真是前所未见的新体楷书啊。
    而且,已隐然自成天地,竟似浸淫此道经年矣。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