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侧犯
契丹人即辽人。
唐末,契丹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
大同元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复号辽。
辽天显十一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耶律德光支援攻打后唐。
辽太宗遂亲率五万骑兵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
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辽会同七年石重贵不愿向契丹臣服。
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
辽大同元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燕云十六州,便成了大宋心口的痛,历代君王皆以收复失土为夙愿。
太宗皇帝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保宁十一年亲征北汉,契丹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成功击败宋军,太宗仅以身免。
萧太后与辽圣宗于辽统和二十二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
真宗皇帝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督战。
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辽军提出和约,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
其时,宋辽于十二月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
打胜战反而要出银纳绢,美其名曰“助军旅之费”
,这通操作也是没谁了。
不过,此后宋辽两国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
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宋朝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
民间的交易也很达。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但期间也有两次重要交涉。
一次是仁宗庆历二年,辽趁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
北宋赠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另一次是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
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总而言之,和平来之不易,民间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
但,契丹绝非盟友,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于王棣而言,虽然有着浓浓的民族情结,但契丹人嘛,算不上是野蛮夷族,此时甚至是被半汉化了的,可友可敌。
但,老兄你这“半道截胡”
是几个意思?有没有个先来后到了?
他顺手将那张钞引弹开:“一千贯就一千贯,这两只雪豹某买了。”
那回鹘人颇是意外:“尊客知道……这是雪豹……还望好生……养着……”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