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第2页)


    史县令年纪已老,精力不济,在县里万事不管。
    此事——”
    杜循去年进京赶考,一去数月,却不知县里官员已经换过了。
    新调来的史县令是特奏名出身,出仕时年纪已老,苦挨多年终于升到县令,一心只想着熬完任期,到时致仕养老。
    自到临颖县,史县令便就什么事都不管,县里的事全交给主簿和县尉,自己安坐县衙修身养性。
    县衙里人人皆知,是以什么事都不去麻烦他,只去找主簿和县尉。
    特奏名是多次参加科举,次次落第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参加了多少届省试殿试,最后朝廷给一个进士的名分。
    他们也会封官,不过官职低微,很难升迁。
    如史县令这般,做到一县之长,在特奏名中已经是好的了。
    有宋一朝,京朝官做一县之长,称为知县,低阶选人则称县令。
    这是宋朝惯例,京朝官到地方为官,一般都称知某事,不独知县、知州如此,州县的僚佐官很多也是如此。
    知某事,知县,比直接任正式职事,县令之类,地位要高一些。
    听了魏押司的话,杜循不由皱起眉头:“县尉不在城里,县令又不管,岂不是由着陈节级这些小吏公人为所欲为?这可如何处?若是他们起了歹心,动用私刑,我儿该怎么办?”
    魏押司只是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捕盗查酒禁之类都是县尉的职事,魏押司一个吏人,如何敢去管官们的事情?还是因为杜循到底是个乡贡进士,魏押司才出来陪着说会话,若是普通人,早就把状纸驳回去了。
    杜循想了一会,猛地站起身来,对魏押司道:“不行,不能这样等下去!
    我听人说,陈节级并没有把人押入县衙,而是关在了外面一处小院里。
    谁知道他会不会用私刑?所谓屈打成招,到时一切就都说不清了。
    我知道许县尉那个人,刚愎自用,根本听不得人分辨,落到他手里还能有好?节级,不管县令管是不管,还请帮我通禀,总要得一个确信才好。”
    魏押司无奈,只好起身道:“如此,秀才稍坐,我进去知会县令一声。”
    见魏押司起身向后衙走去,杜循只好耐心等待。
    过不了多少时候,魏押司又走出来,手中持一字纸交予杜循,口中道:“县令听说是你是本县的乡贡进士,分外重视。
    强打起精神,把状司看了,写下这一份手令下来。
    秀才拿了,去交给陈节级就好。”
    杜循接过字纸,看过了,见只是几句套话。
    最后才是吩咐陈节级,杜家是举人之家,不得随便动用私刑。
    抓起来的杜中宵和韩练好好看押,一切等许县尉回县再说。
    看过了史县令的手令,杜循不由两手发抖,对魏押司道:“押司,这手令有与没有又有何区别?还是一切等许县尉回来再说。
    陈节级那些人如狼虎,几日时间,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魏押司双手一摊,无奈地道:“县令无心理事,在下一个吏人,又能奈何?”
    杜循来回走踱步,过了一会,断然道:“若是如此,在下只好去州里走一趟了!”
    魏押司拱手:“秀才去州里才是正路。
    新来的知州梅询原是翰林学士,最是好人,定然能够禀公断案。
    再者,州里长官都是读书人,看秀才自然跟平常人不一样。”
    杜循看着魏押司,见他神情真诚,并无丝毫作伪,想来说的是真心话。
    州里跟县里不一样,那里的官员多,而且多是读书人出身,对杜循这种乡贡进士又是另一种态度。
    城里和乡下,州和县有时就是两个世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