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欠账(第2页)


    徐文俊皱眉:“所以家里是因为欠了钱,粮食拿去还债了吗?”
    徐云虎看了过来,转而低下头继续忙活草鞋,慢慢答道:“是啊,从你阿翁就开始欠,我做工还能带回来几个钱,但都抵不了你阿翁的药钱。”
    “我们这一脉传下来人丁不旺,性格都好强,你阿翁见我成亲后好多次想去陪你阿婆,不肯活了,不肯拖累我们两口子,我也劝不住,就恳求族长过来,来了几次才断了他这想法。”
    “虽说你阿翁身体不好一直喝药,都说是药保着的,也活到了五十来岁,见到了月儿出生,月儿出生的那年年底他老人家就过了。”
    “从阿翁出生就开始欠钱,这几十年得亏村里人帮衬,特别是族长,需要银钱的时候那是二话不说,所以一直越欠越多。”
    “等到你阿娘进门把家里的事担起来,田地也可以多种几亩才稍有好转,这几年你大兄能下地家里才每年还点债。”
    大郎刚从外面回来,后面的话他也听到了,他走到阿耶旁边说道:“阿翁要是现在还在,我们也能让他过上好日子,我有的是力气干活,没农活我就出去做工。”
    阿翁走的时候大郎六岁,对阿翁有记忆。
    徐云虎抬起头来,望着表情憨憨的大儿子,心里舒畅:“你说的对,不过不用你出去做工,你阿耶能行,你看好阿弟阿妹就行。”
    两人父慈子孝,落在赵氏眼里甚是高兴。
    这一家人吃苦耐劳,齐心协力的劲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让徐文俊觉得穿越过来总算还有点让人欣慰的地方。
    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让人觉得放心。
    有个吃了一辈子药的阿翁,难怪家里会穷成这样,这个时代的药可不便宜啊!
    “阿耶,我们还欠多少钱?”
    徐文俊关心这个最实际的问题。
    徐云虎有些意兴阑珊:“一起还有8o两欠账,其中族长家欠的最多。
    钱好还,人情是一辈子的。”
    “最早开始欠他们钱的一些长辈,钱没还去,人已不在,只能还给他家晚辈了。”
    “你们阿翁走的时候别的没说,只叫我把欠的账背一遍给他听就走了。”
    好家伙!
    欠了五十多年共计八十两银子,平均一年一两多,一两多用于一年吃药肯定不够,每年的收入还要贴进去。
    徐家村一共才五十户左右,按户平均算每家都欠一两多,看来村民都很仗义啊。
    当然欠族长的大头,实际很多家都是欠几百个铜钱这样。
    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连大块银锭都没见过吧,徐文俊大概了解过现在的物价,家里三个干农活的一年种十八亩田也是到了极限。
    十八亩田一年精耕细作大概能产出4ooo斤稻谷左右,赋税要交大概8oo斤。
    剩下的32oo斤要留4oo斤家里吃喝,4oo斤稻谷五口人吃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全部换成米糠。
    再有黄豆产出,而桑田产出除了留出自用的布匹,其他也都要换成粮食。
    菜园,野菜,他阿耶不时出去打打零工,全部加在一起才堪堪够一家五口的口粮。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