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工厂


    这其中一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对朝事了解不足。
    故而,朱高炽觉得若报纸能提前让士子熟悉朝政,倒也不失为良策。
    可惜朱瞻基不知其父心中所思,若知了,怕是要忍俊不禁。
    实话实说,他对大明士子大多并无好感,除个别外。
    那些终日诵读四书五经、八股文的人,将来多半会成为他改革路上的障碍。
    其父欲借报纸让士子知悉朝事,朱瞻基以为纯属多虑。
    在他看来,如此传播利器不用来对付士子,实在可惜。
    士大夫家族何以在朝野拥有巨大威势?不正是因为掌控话语权吗?
    士子接收到的信息,皆为这些人希望传递的内容。
    他们怎么说,士子便信。
    有了士子的支持,士大夫便掌握了民间舆论。
    任何不利他们的政策便是害民之举,任何与他们争夺利益的事便是与民争利!
    不得不承认,纸张未兴时,士大夫靠书籍维生;纸张问世后,他们依仗的便是民意。
    朱瞻基觉得与其任由他们操控民意制约自己,不如提早谋划。
    利用报纸夺回话语权,免得日后被这些士大夫拿民意来刁难。
    届时若有谁胆敢质疑,定教他们见识何谓“天上键仙三百万,见我也需尽低眉”
    。
    当然,这也算是为傻父找些消遣。
    闲暇时,让他品茗赏文,何等惬意!
    既不用操劳国事,又能怡情养性,岂不美哉?
    而且凭自己那傻乎乎的父亲的性格,朱瞻基甚至怀疑父亲可能会对这样的事情产生兴趣!
    实际上,朱高炽的想法跟朱瞻基差不多。
    确定没问题之后,一想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可能是每天翻阅各位文人递来的稿件,朱高炽脸上的表情明显愉悦起来,笑着说:“好啊,儿子,这事就交给我去做吧,放心,你爹我一定给你弄得妥妥当当的!”
    朱瞻基见朱高炽笑了,心里也很高兴,便点头说道:“嗯,那就这么定了,爹,明天我就让人去筹备个印刷厂,你也顺便联络一下以前受过你恩惠的那些文人或者官员,方便他们提供稿件。”
    “另外,关于这份日报,我想过,暂时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作为头版,专门报道朝廷的各种政策和国家大事;另一部分为地方版,可以派人去搜集各地生的事情,筛选后布;第三部分可以关注民生,比如推广一些农业技术之类的内容;最后一部分留给文人墨客,让他们撰写文章,经审核后再刊于世。”
    朱高炽听朱瞻基这么说,时不时点头附和,待朱瞻基大致讲完日报的规划后,他称赞道:“不错,按照板块区分内容,这样能让不同的人看到适合他们的部分。”
    朱瞻基没理睬父亲的夸奖,直接插话道:“爹,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朱高炽正沉浸在办报的喜悦中,听到这话便点头询问:“何事?”
    朱瞻基停顿片刻,一脸严肃地说:“关于这份报纸,只能由朝廷或皇室来创办,民间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名义进行创办!”
    朱高炽听后微微愣住:“不准民间创办?”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