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浮脉现表证惊变


    杭城四月,那股子湿嗒嗒的雾气,就跟黏皮糖似的,迟迟不肯散尽。
    河坊街像是从朦胧睡梦中渐渐苏醒,街头巷尾飘满了烟火气。
    早点摊前,老板扯着嗓子吆喝,油条在油锅里欢快翻滚,豆浆的香气勾着路人的鼻尖。
    邻里间操着吴侬软语唠家常,声音此起彼伏,在清晨微风里悠悠打着转。
    在河坊街中段,有一家中医馆“济世堂”
    。
    深褐色的木门厚重古朴,散着一股醇厚木香,仿佛在诉说往昔的故事。
    门楣上“悬壶堂”
    的木匾,被擦拭得锃亮,木匾上的露水在晨光轻抚下,像细碎的钻石,折射出点点微光,透着股神秘的气息。
    苏怀瑾,这位在河坊街小有名气的年轻中医,自幼跟着祖父研习医术。
    她身形高挑,穿着素白大褂,一头乌黑长扎成马尾,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
    此刻,她正全神贯注地将最后一把艾叶放进铜罐,艾叶那独特的清香,瞬间弥漫在医馆的每个角落,让人心生宁静。
    “哐当!”
    玻璃门猛地撞在门框上,打破了这份宁静。
    “医生!
    快救救我家小峰!”
    一个萧山口音的妇人,脚步踉跄地冲了进来。
    这妇人叫张秀兰,四十多岁,身上那件碎花罩衫洗得白,衣角还沾着些污渍。
    她额头满是细密汗珠,丝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上,眼神里写满了焦急与无助。
    在她身后,跟着满脸潮红的少年林小峰。
    林小峰今年十五岁,就读于杭城一中。
    他的校服领子歪歪斜斜,右胸口校徽被蹭掉半边,走路时脚步虚浮,时不时剧烈咳嗽几声,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
    苏怀瑾见状,快步绕过诊台,伸出修长白皙的手指,搭在少年手腕上。
    指尖刚一触碰,她眉头瞬间皱起。
    苏怀瑾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脉象极为敏感。
    这少年脉象浮弦如弓,和《脉经》里“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的典型浮脉一模一样。
    再瞧少年鼻翼一张一合,颈后汗毛竖起,明显是《内经》中所说“腠理闭塞”
    的症状。
    “啥时候开始烧的?”
    苏怀瑾压下心中疑虑,语气沉稳地问道。
    “昨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傻小子跑完三千米,居然用冷水冲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