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东来顺(第2页)


    一进大厅是十七八张八仙桌,靠背椅,现在正是饭点儿,大厅里热闹极了。
    这个年代再贫困还是有富人的,最起码高工资的在这儿打打牙祭是不成问题的。
    两人找了一张空桌坐下,有服务员端来一壶茶,两个茶杯,两副碗筷,还有一本菜单。
    与小饭店的规矩不同,东来顺这样的馆子在合营后出现过问题,所以导致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
    56年的时候,人民大报上刊登了冬季正是吃羊肉的时节,东来顺却没人吃的新闻,造成了全国轰动。
    这褒贬不一的话让整个京城甚至全国人民对东来顺这个“百年老字号”
    产生了相当大的误解。
    当这件事生后,东来顺私方陈家传人马上展开了调查,甚至惊动了警局。
    到底是有人造谣还是真的不好吃了?
    当时,东来顺请来了几位顾客,让其免费吃,到底是哪里不好吃了?
    经过顾客的反馈,是羊肉质量不好,涮出来的肉片嚼不动。
    说白了就是羊肉不一样了,以前的羊肉肉片多,现在变得少了,同时,合营后吃涮羊肉的人多了,切肉工人没有增加,公方代表只号召切肉工人及时供应肉片,满足顾客时间上的要求,却忽视了肉片的质量。
    甚至,有的顾客直接说,东来顺公私合营了,为什么羊肉片这么不好?
    为什么辣椒油变成了辣椒糊、芝麻酱变成了花生酱?
    有的顾客甚至尖锐地提出:合营的优越性为什么不能体现在涮羊肉上呢?
    这些问题,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政策上,所以“东来顺的羊肉不好吃了”
    能传到最上层的耳朵里,也是意料之中。
    而调查的结果就是东来顺那个羊肉,人家一块两毛八一斤,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一样,硬要减到一块零八分,叫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来一斤切六十片,结果切了三十片,切厚了一点。
    它原先只用三十五斤到四十二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相当嫩。
    现在山羊也给用,老绵羊也给用,冻羊肉也给用,涮羊肉怎么能好吃
    不仅如此,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了,酱园的酱菜也做得不好了。
    汇报到上面,顶层说:“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这一点上,要羊肉必须继续好吃,烤鸭子要更加好吃,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且,亲自题字,可见这件事的重要性。
    题字写道: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所以打那以后,这东来顺便恢复了原来的服务、原来肉源、原来的物价。
    但是吃客不在乎肉价,只在乎肉的品质,所以现在店里客人很多,服务员的服务相对来说也很好。
    李学武接过菜单点了三种肉,三盘大三岔儿、三盘黄瓜条儿、两盘小三岔儿,又点了腐竹、木耳、冬瓜、白菜、冻豆腐。
    林婷婷忙拦了不让再点:“够了够了,咱俩能吃多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